当前位置: 首页  >  新闻公告  >  学院快讯  >  正文
学院快讯

威尼斯欢乐娱人城v3676研究生“诸子百家”学术论坛第三十五期:有爱无悔——1970年代台港文社运动与文学

发布日期:2012-05-24 作者:wxyyjs 点击:

2012年5月23日(周三)下午2点,威尼斯欢乐娱人城v3676在东荣大厦11楼会议室举行了第三十五期“诸子百家”学术论坛,威尼斯欢乐娱人城v3676白杨教授为大家带来了题为《有爱无悔——1970年代台港文社运动与文学》的讲座。

白杨老师用历史浏览的方式向我们介绍了那个“多事之秋”的70年代,一方面是美国的越战,一方面是全球的反战,一方面是法国的五月风暴,一方面是捷克的“布拉格之春” ,中国则在“文革”中。70年代是历史的一个转折点,是两团狂飙相继卷来时候的一小段间歇,一个沉重的喘息,是历史发展的一个夹缝。七十年代,既是中国解围的开始,也是“文革”解体的开始。世界性的左翼退潮,已经悄然来临。

白杨老师通过总结台港地区1970年亲历者的回忆,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有着“青春五四”色彩的70年代。白杨老师用香港葛柏贪污案作为历史切入点,讲述了香港动荡的70年代。六七十年代是香港人摆脱殖民地属民意识,寻回中国人身份以及肯定民主自由的启蒙时代。那个时代的香港文社运动十分活跃,《70年代》双周刊、《左岸》、《文林》、《揭露》、《中学生周刊》、《风雷》、《七十年代》月刊、《战斗》、《象牙塔外》等刊物如雨后春笋般出版,内容丰富,众说纷陈。面对社会黑暗,殖民地不公平现象,青年、大中学生、工人、教师及白领都站出来抗争,宁鸣而死,不默而生。特别是年轻一代积极关怀当下,关心现实,参与政治。对于大多数亲历者来说,这个70年代,处处洋溢着青春气息,怀疑精神和反叛意识,是一个充满着激情的年代。

保钓运动和关唐事件与“龙族评论专号”,是台湾70年代的大事记。保钓运动最早起于海外留学生,留学生们组织读书会,举办国是座谈会,在六大城市同步举行示威游行,刻钢板油印的保钓刊物。各校园举办五四运动纪念活动,留学生开始研究中国近代史,这次保钓运动又被称为“海外的五四运动”。这股运动浪潮传回台湾,影响了台湾的文社运动和文学发展轨迹。台湾高校的学生纷纷组织示威游行运动,举办大型座谈会等等。在文化领域中开始出现反思六十年代全盘西化的思潮,在诗歌领域产生了一批年轻的诗社,如《龙族》、《主流》等。关唐事件与“龙族评论专号”是这次反思中的大手笔。关唐事件中的“关”是指关杰明,70年代任教于新加坡大学英文系,而“唐”是指唐文标,当时刚从美国回台湾任台大数学系客座教授。两个人在分别在72年、73年发表文章批评台湾现代诗,认为洛夫、张默等现代派诗人过分的追求西方的文学理论和美学思想,忽略了传统的思想精华。唐文标用一篇名为《诗的没落》的文章,言辞犀利的炮轰现代诗。他认为“新诗最值得批评的地方就在这里,它妄想再如帝国时代的特殊阶级的玩物。一九五六年后,诗坛开始了一个所谓抽象化的写法和超现实的表现。言语上要其俏皮,形式上玩弄花招句法,思想以逃避为宗,内容题材却装扮超脱、潇洒面目,新诗愈走愈死,成为人都不懂的怪物。”这两个人强调文学应回归传统,回归本土,这种想法无可厚非,但由于两人常年旅居国外,所以思想有着不合于台湾当时环境的一面。

白杨老师称,讲述这样一个充满激情和使命感的年代,一方面是为了充分了解当时的环境和当时文学发展脉络,另一方面是为了关照当下,关照现在这个寂静冷漠的现实。白杨老师的讲述生动具体,同学们收获良多,本次讲座在同学们热情的掌声中圆满落下帷幕。